先农坛,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东经路21号,正阳门西南,与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
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 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历经近六百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这些祭祀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建筑功能上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硕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 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建筑的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历史沿革: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明天顺二年(1458年)开始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
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1949年7月华北育才小学(后称北京市育才学校)迁入北京,进驻先农坛。先农坛太岁殿被育才学校占用,具服殿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占用。
1979年先农坛被列为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育才学校图书馆从俱服殿搬出。
1998年和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先农坛的修缮提供了资金。1998年和1999年美国运通基金会为北京先农坛的俱服殿和神厨的修缮提供了资金。
2000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
北京的先农坛创建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本源文化的创意到为帝王服务的建筑而今成为文物圣迹,它无处不体现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如今虽然外坛已成体育运动场所,但内坛经过历史的洗礼,仍然古柏成荫,修葺后的建筑群屹立其中,更显辉煌。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内举办的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展,使先农坛的全部建筑也成为其展览的组成部分,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