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天坛:祈谷坛.jpg天坛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地方。
  1420年,明成祖朱棣诏令在北京故宫城南开工建设,历经14年建成,起初命名为天地坛,后定名为天坛。 它占地约273公顷,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两重格局,分为内坛和外坛。南侧墙体为矩形,北侧则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由圜丘坛、皇穹宇和北面的祈年殿、祈谷坛组成,它们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内外坛之间有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接,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这使得天坛的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坛的平面呈圆形,共分3层,每层都设有汉白玉栏板,而且在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它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外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使音量加倍。因此,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即使小声说话,声音也显得十分洪亮。这样,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便能渲染出庄严的气氛和神秘的效果。
  天坛:祈年殿.jpg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用于存放祭祀神牌。 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周围是平整光滑的圆墙。当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对墙说话时,站在远处墙边的人,都能清晰地听到,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还有3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近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北面的祈谷坛是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其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等。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坛为3层,高约5.6米,下层直径约91米,中层直径约80米,上层约为68米。祈年殿也呈圆形,为3重蓝琉璃瓦的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的建筑。整体高38米,直径约32.7米。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为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用于支撑最上层屋檐,并象征着四季;靠近里层的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代表12个月;第三层屋檐由外围的12根檐柱支撑,代表12个时辰。对应三重屋檐,设置有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上,均画有龙凤和玺彩画。
  天坛,从整体布局到单一建筑,都反映出了天地之间的关系,并反映出了人与天地相沟通的意愿,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