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

五人墓.jpg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为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所建之墓。
  明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鸣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人求其能够网开一面,众人一直跪到中午。不耐烦的缇骑持械驱赶众人,引起众怒,众人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缇骑二人当场毙命,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上书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想通过诬蔑苏州市民造反,以掩盖自己激起民愤的所作所为。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他们作“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jpg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基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坏。1981年市文管会再次整修,并拓展基地,移建饮马桥附近一清代厅堂至此,名义风堂,植树绿化。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后有人作诗以祭这五人。如:
  《五人墓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戎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还敌五人死?
  《五人墓林云凤》
  五人埋骨处,客过每停舟。
  姓氏闻高阙,精灵傍虎丘。
  宦官应敛迹,缇骑尚含愁。
  若不锋端死,空成侠少游。
  五人死后,明人张漙作《五人墓碑记》,描述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