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宝船厂,又称龙江船厂、宝船厂。因地处当时南京的龙江关(今下关)附近,故名。龙江宝船厂位于今南京市西北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明李昭祥《龙江船厂志》记载的“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即指这一带地区。
宝船厂创建于明永乐初年,是专门为郑和下西洋所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郑和的船队中很大一部分船只由该厂负责建造。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有大海船六十多艘,连同中小船只在内,一共有百余艘之多。这些远航西洋的海船,除了在福建等地建造外,有很多是在龙江宝船厂建造的。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记载:“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能建造这样的海船巨舶,既显示了明初我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劳动者的高超智慧及创造力,也充分反映了龙江宝船厂巨大的造船规模和能力。
龙江宝船厂自明朝灭亡以后,逐渐废弃,整个遗址多已成为农田及水塘。当年的船坞,当地人称之为“作塘”。现在,遗址中尚有第一作至第七作的具体方位可以辨识。各作均呈长方形,东西向并排分布。 其中,四、五、六作保存尚好,而尤以四作为最,是如今所能见到的当年遗留下来的最大的船坞,现长约300米,宽约30米,水深约1米余,水下积有很厚的淤泥,由此可见当年船坞之规模,足可建造郑和船队的大小船舶。解放以来,在当年的龙江宝船厂所在的中保村一带水塘的淤泥下,发现过造船用的木料、构件及工具等。1953年,在“四作塘”遗址中出土了长达十余米的方形无孔木料。1965年,又在文家大塘(即四作塘)中捞出残长2.22米的绞关木。1983年,又发现了一只石臼,臼内尚存少量的油石灰,似为当年造船捣制油石灰的工具。1974年,在定淮门挖出大铜锚一只长2.65米,四爪。1975年在三汊河发现过大铁锚。此外,还发现过樟木木料、木边皮料等造船用料。特别重要的是,1957年5月,在“六作塘”内,出土了一根长达11.07米的巨型舵杆。这些遗物的发现,同宝船厂遗址一样,是我们研究龙江宝船厂、宝船海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是2005年7月4日正式落成与人们见面的。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以3条作塘遗迹为主,占地198.7亩,整个遗址在文化表现上以船为核心,4个片区、8大组群雕塑,穿插在作塘四周。公园有一艘仿真宝船,该仿真宝船足有七层楼高,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帆船船模。但这艘宝船仅仅是艘仿真船,不能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