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纪念馆及墓园

施耐庵纪念馆及墓园:施耐庵像.jpg 施耐庵纪念馆,座落在大丰市白驹镇(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施耐庵死后,他的十二世孙施奠邦发起,将其在白驹镇上的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后来几经修复扩建,遂成前后三进,旁有偏殿之礼堂。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第二进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第三进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灵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 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江苏省和大丰县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参照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绘制的施氏宗祠复原图,由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陈从周教授主持设计,于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花家垛中央,为前后三进、东西两厢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四周有粉墙。
  施耐庵纪念馆及墓园:施耐庵陵园陈列室.jpg施耐庵纪念馆地理环境优美,花家垛岛四面环水,芦苇茂密,颇具水泊梁山的意境。丰富的馆藏、特殊的品牌和优美的环境,使纪念馆成为人们进行《水浒》文化、施耐庵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旅游的圣地。作为独特品牌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是苏北古范公堤上的标志性文化名胜。在纪念馆我们可以一饱观赏之眼福,可以阅知许多精彩的故事,更可以看到一幅集《水浒》研究、旅游观光“水浒公园”的立体画卷。
  施耐庵纪念馆在其发展基础上成为盐城市十景之一“施公贵踪”,现已初步成为全国性《水浒》与施耐庵研究基地和旅游景点,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德育基地,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施耐庵纪念馆标志着水浒文化在施公故里的独特品位和价值,是留给世人的文化魂宝,以其不可再生性,具有较高的挖掘、研究利用的价值,形成特殊的地位,与盐城市东西部旅游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格局,构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旅游两大特色融于一体独特画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水浒园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更好地弘扬水浒文化,发挥名人名著效益,集聚兴起、拓展、形成具有代表性有关水浒故事、人物形象、施耐庵民间故事。结合三个自然的小岛,园区里规划成作者区,作品区和综合区三个景区,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历史时代人水文景观。水浒园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泊桥、茶室酒楼、资料中心、雕塑、亭阁、碑廊、水浒幻宫、聚义厅、梵寺晨钟、度假村、驳岸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
  由施耐庵纪念馆向西十余里(今兴化市新垛乡施家桥村境内),为施耐庵墓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