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期,朝政腐败,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大量印发纸币“至正宝钞”,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治河官员的百般刁难和剥削,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民变的导火线,最终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在军中,他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朝的建立:明太祖朱元璋.jpg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根据地。此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周围其他的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的实力迅速壮大。
  1360年,经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的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趁蒙元内斗之际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蒙古人撤出中原。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沙漠,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朝建立之初,官制基本承袭元朝之旧。统治基本稳定以后,明太祖即着手进行官制改革,从而奠定了有明一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废除中书省,不设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行政机构。在地方上,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意味上承皇帝政令,布置于地方执行,其长官为左、右布政使。明太祖时,除京师(南京)外,地方共设有北平、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等十三布政使司。
  明太祖起自寒微,而能于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除暴止乱,重新一统,被评为“得国之正,皆非汉唐宋所及”。以后又御统天下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乾纲独揽,主持制定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各项制度。明太祖本人对制度建设工作也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精力,反复切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成文典制。这些制度在明朝被称为“祖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很多内容一直影响到清朝。